僅一字之差!古代官職「宰相」和「丞相」到底有何不同?除了叫法不一樣意義也截然不同

在封建制度下,最高的行政長官是皇帝嗎?答案是否定的,應該是宰相。這一官職的職責是輔佐君王、掌管國事,具有一人之下、萬人之上的權威。

不過,有人經常把宰相和丞相划等號,這兩者間究竟有何不同?能不能混為一談呢?


Advertisements

很多時候,丞相可以是宰相,但宰相卻不一定是丞相,事實上宰相的出現比丞相要早很多。根據《周禮》的記載,古時封建貴族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祭祀,所謂「國之大事,惟祀與戎」,而祭祀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宰殺耕牛作為祭品。

於是那一個負責宰牛的人,往往也就是整個家族中地位最為重要的,所以從商周時代開始,「宰」就已經象徵著權威與地位,那一些管家的人都被稱為「宰」。而「相」出現的時間則要稍微晚一點兒,不過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,隨著戰亂之世的到來,各諸侯國紛紛謀求自立,於是眾多的諸侯王都開始尋求幫手,於是就出現了「齊國相、趙國相」這樣的職位。


Advertisements

所謂「相」就是幫助的意思,也就是幫助齊國、趙國的的意思,不過這個時候還沒有「宰相」的稱號。宰相這個名詞最早見於史冊,是在韓非子所著作的《韓非子·顯學》中「明主之吏,宰相必起於州部,猛將必起於卒伍」,這個時候的宰相意思就是,那一些幫助君王的人中品級最高的人,也就是官職最為高等的顯貴人員。


Advertisements

可見宰相從一開始就並不是作為單獨的,現實存在的一種官職而存在,而是對於最高官員的代稱,並且這個定義也一直沿用到了後世,之後的歷朝歷代雖然有著「宰相」這個稱呼,但其實具體官職並不一定,只在一段時間裡是丞相。


Advertisements

丞相這個官職到戰國時期才開始出現,根據《史記》的記載,「秦武王二年……初置丞相」,也就是說秦武王才開始初次設置丞相,在此之前有「丞」與「相」兩個官職,直到秦國的秦武王將兩者合二為一,這才有了作為百官之首的丞相,丞相在誕生初期權力非常大,厲害的甚至能夠廢立皇帝,如李斯等人。


Advertisements

西漢劉邦在建立漢朝的時候,在官制上大多數都沿用了秦朝的布置,自然也設立有丞相一職,蕭何便是西漢最為著名的丞相。不過等到西漢末年的時候,劉邦的一個後人漢哀帝不喜歡「丞相」這兩個字,於是就將其改成了「大司空」,這個時候的宰相就是大司空而不再是丞相了。

東漢末年的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情況下,又一次將自己封為了丞相,於是丞相再次出現,直到明朝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朱元璋以時任丞相胡惟庸圖謀不軌的名義,將其誅滅九族,並且規定不準再設置丞相制度,徹底消滅了丞相。


不過事實上的宰相卻依然存在,在明朝中後期是內閣首輔,比較出名的如張居正,能夠直接攝政,到清朝以後則是首席軍機大臣,雖然沒有丞相的名義,但依然在滿朝文武中為首,是事實上的宰相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